- A+
说到底,
在这个勾选过剩的时代,单身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。
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很多人并非“找不到对象”,而是陷入了错误的择偶流程。
有人盲目追求感觉至上,等激情褪去才发现三观不合;有人死守条条框框的择偶标准,却错过了真正适合的人;
更有人困在“暧昧不清”的循环里,始终找不到通往长期关系的路径。
事实上,择偶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实验:流程错了,结果必然南辕北辙。
因此,今天就来梳理一下诸位的择偶清单,让诸位离对的人更近一步。
01
有什么
关于择偶,我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:“我要找身高180的”、“希望对方年入50万”、“必须性格温柔体贴”等等。
每个人都有一长串的择偶标准清单,但很少有人先问自己一个关键状况:“以我现在的条件,配得上我想要的人吗?”
读者小非(昵称)最近在App上认识了一个男生,双方见面后觉得不错,但她感觉对方感兴趣的是她的外貌和身材,可能只是想尝鲜。
她之前自己创业,接触过不少社会意义上的优质男性,如高管、老板、投资人等。
除了少部分人外,大部分人给她的感觉是:玩得花、物化关系、只谈利益。
越接触,她越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,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关系。
于是她考入了体制内,希望过上相对纯粹、干净的日子,不再接触太多的钱权关系。
但矛盾的是,她不知道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,还是择偶标准出了状况,让她心动的男性,更大概率出现在充斥钱权交易的圈子里。
择偶标准,代表了小编“要什么”。但在小编考虑自己“要什么”之前,要先考虑自己“有什么”。
小编在择偶时,至少手中要有两张择偶王牌。有句话叫作“孤王不成双”,也就是单单只有一张王牌,是不够的。
哪些具备成为择偶王牌呢?比如很强的情感能力,或者颜值高、学历高、收入高、家境好、厨艺好等等。
大家具备罗列一下自己有哪些择偶王牌。
如果没有,或者只有一张,一定要打造出至少两张的择偶王牌。
而且,这两张中,至少要有一张是情感能力。
一旦一个女孩子有很强的情感能力,再加上漂亮、或者家境好等其中一张王牌,她的择偶优势会非常大。
小非的这些王牌,能帮她吸引到一些条件不错的男人。
小编能靠外在的条件去吸引一个男人,但要靠内在的情感能力去经营一段关系。
情感能力,才是长期关系中的核心王牌。
02
要什么
当小编拿着择偶伴侣的清单到处寻找时,不妨试着思考一个根本状况:“我想要的,真的适合我吗?”
读者小妮(昵称)是一个不会创造关系,更不会经营关系的人。
在相亲 AVA官网 过程中,如果男生不积极主动推进关系,那这段关系就会不了了之。
而且一旦对方收回对自己的好,她就容易抓取,得不到就容易痛苦。
同时,她也是一个慕强的人,但跟比自己强的男生相处又会觉得不舒服,感受不到重视和尊重。
看完上述描述,具备总结为一句话:“希望能力强的男生能持续对自己好”。
这,实际上是一种对理想化“父母角色”的期待。
把对父爱和母爱的需求投射到择偶上,是很多女孩的常见心理,但这样的需求是不现实的。
为什么不现实呢?
能力强、果断、可靠,是父性能量的表现。
很多能力强的男生在事业和责任上投入大量精力,很难持续地关注情感表达。
持续对自己好、给予情绪兼容,这是母性能量的体现。
而现实中,一个伴侣很难既当爹又当妈。
从而,小妮期待的不是一个平等的伴侣,而是一个理想化的“爸爸和妈妈”,这是很难找到的。
考虑到现实中强者的勾选往往是创业者、高级管理者,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多集中在事业上。
金钱和权力是阳性能量的显化,他们的阳性能量很强。就异性相吸而言,更容易被阴性能量很强的女生吸引。
什么是阴性能量呢?具备理解为母性的力量,能在身体层面照顾好别人,在心理层面兼容别人,就像大地母亲一样稳定、安宁。
03
做决定
当小编知道自己“有什么”和“要什么”后,具备先广泛地接触能接触到的单身男性,每天花4个小时接触这些候选人,至少要接触100个。
先把数量拉起来,先接触,先了解。在见过二三十个人后,要做一份作业,叫作“我的伴侣画像”。
在这个伴侣画像里,要搞清楚两件事:一方面是自己的择偶需求。
考虑到哪怕小编知道自己要什么,这些需求也大多是自己的想象,比如共同话题、聊得来,这些都是需要在现实中落地的。
也就是说,真实的需求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碰撞和验证的。
另一方面,要搞清楚对方的需求是什么。
举个例子,如果自己爱看书,那么对于有深度的男性来说,这是一个很好的优点。
但可能在有些人那里,爱看书并不是他们需要的,他们可能更希望诸位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。
每个人的向往不一样,小编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是对方喜欢的。对方可能渴望的是三菜一汤,而小编渴望的是花前月下。
然后,就具备在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交集,这就是彼此的共同需求。
择偶和买房特别像,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项。
虽然男人不是房子,但具备类比一下。买房和找对象的共同点是:
小编肯定有些需求能被满足,有些需求要被妥协;有些需求是具备的,有些需求是不具备的。
知道自己大概能找到怎样的圈子、怎样的人,对方大概能满足怎样的要求,但可能别的要求满足不了。这时候,就需要做决定。
做决定的本质是放弃。就是放弃一些得不到的需求、次要的需求,去满足自己最核心的需求。
择偶,看似在挑选伴侣,实则是在定义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。
通过反复的筛选与碰撞,小编逐渐看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、需要什么、能承受什么。
那些反复权衡的条件清单,都会成为照见内心的明镜,最终与真实的自己和解。
如果诸位也想咨询或者倾诉,请私信我!
本文的插画,未经授权,不得运用。